湘阴县岭北定点屠宰有限公司入河排污口设置拟审批公示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2025-07-30 15:34
浏览量:1 | | | |


联系地址:岳阳市生态环境局 水生态环境科  邮编:414000

联系电话:0730-8879831

听证告知:自公示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入河排污口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入河排污口名称

湘阴县岭北定点屠宰有限公司工业排污口

建设地点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岭北镇铁角嘴村莲荷片十一组。

E 112°44′14″,N 28°33'37"

建设单位

湘阴县岭北定点屠宰有限公司

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名称

长沙羽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入河排污口概况

湘阴县岭北定点屠宰有限公司工业排污口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岭北镇铁角嘴村莲荷片十一组排污口地理坐标东经112.737692,北纬28.562269

排污口类型:排污口分类为工矿企业入河排污口排放方式:连续排放。入河方式:管道污水站处理规模300m3/d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格栅+隔油池+调节池+气浮+水解厌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清水池。污水处理后主要污染物COD≤50mg/L、氨氮≤58mg/LTN≤15mg/LTP≤0.5mg/L(枯水期101-次年331日小于0.2mg/L),其他污染物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表3畜类屠宰加工一级标准限值。如有新的行业标准发布,将按最新标准从严执行。

入河排污口对水环境的影响和水环境保护措施等

影响分析:

1.对水功能水质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当镜明河水位低于南干渠渠道水位时论证排污口正常情况下,污水经自建废水处理站处理叠加南干渠/镜明河枯水期CODcrNH3-NTPTN背景值的预测值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Ⅲ类水质标准。非正常情况下(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水排入南干渠/镜明河,叠加南干渠/镜明河枯水期的CODcrNH3-NTPTN背景值,南干渠排污口至下游240m处河段CODcr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将在排污口附近形成一段污染带,对水质的影响较大,NH3-NTPTN的预测值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南干渠排污口下游240m处至汇入镜明河处河段、镜明河CODcrNH3-NTPTN的预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当镜明河水位高于南干渠渠道水位时论证排污口正常情况下,污水经自建废水处理站处理叠加南干渠/西樟渠/官闸排渠丰水CODcrNH3-NTPTN背景值的预测值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Ⅲ类水质标准。非正常情况下(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水排入南干渠/西樟渠/官闸排渠叠加南干渠/西樟渠/官闸排渠丰水期的CODcrNH3-NTPTN背景值的预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

2.对水功能纳污能力的影响

湘阴县岭北定点屠宰有限公司外排废水量约为108000m3/a300m3/d),外排废水所含污染物排放总量为CODcr5.4t/aNH3-N0.54t/a0.864t/aTP0.054t/a、总氮1.62t/a南干渠、西樟渠、官闸排渠、镜明河现状水质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限值。经计算,本项目排污总量小于论证范围内的南干渠西樟渠官闸排渠、镜明河论证河段的纳污能力,满足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要求。

3.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1对水生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分析

运营期尾水排放进入南干渠、镜明河、西樟渠、官闸排渠,导致水体营养物质增加,耗氧量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氧含量下降;排水口附近局部区域氨氮较高,将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论证排污口排污量较小,由于河水自身的稀释作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被迅速稀释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范围内。因此运营期正常排放时,尾水排放对南干渠、镜明河、西樟渠、官闸排渠水生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有限。

2对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尾水排放将导致氮磷增加,富营养化风险增加。排污口附近浮游生物、底栖动物耐污性种类比例升高,寡污性种类减少或消失,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尾水排放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饵料基础产生的间接影响,浮游生物的增加将导致滤食性种类比例升高,而杂食性、草食性鱼类的比例将下降。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被迅速稀释至河流污染物本底值附近,影响范围主要是排水口附近水域。因此,运营期对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较小。

3对鱼类等的影响分析

根据废污水性质,对下游鱼类影响较大的水质因子为有机污染物,经过模拟计算,本项目正常排放情况下,所排污水中CODNH3-N 使评价段河水浓度有所增加,但是能够满足河道水质管理目标。因此,在废污水正常排放情况下,工程实施所造成的水质变化幅度是鱼类可以承受的。

4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论证排污口废水排放量较小,经处理达标排放后其污染负荷也得到消减,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排污口排出的污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氮,能够增加水体中的养分,导致藻类繁殖,对排污口附近喜清水河类水生生物生长、繁殖产生一定影响,论证排污口污水含有机物浓度较低,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较小。论证排污口排放水体污染物不涉及典型营养盐类污染物,不涉及温排水,排污受纳水体水量丰沛,水质较好,水动力作用和稀释能力较强,同时论证排污口排水流量所造成的影响很有限,基本可忽略不计,不会造成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5对地下水影响的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项目所在区域居民用水采用自来水管网提供,项目所在区域居民用水不采用地下水,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源,不以地下水位供水水源,地下水开发程度较低。同时,从受纳水体与地下水的补给排泄角度分析,项目区域地下水是向镜明河水体汇集,不会渗漏补给地下水,因此,论证排污口尾水排放不会对项目附近地下水产生影响。

6对第三者影响分析

对水域用水户的影响

本项目论证范围内不涉及地表水饮用水源,周边现状无约束性和敏感性的项目建设。

对渔业养殖户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排污口附近无渔业养殖户,且排污口下游断面水质满足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水质要求,项目建设不会对渔业养殖户产生影响。

4.河势、河道行洪、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1对河势的影响分析

本排污口为24小时连续排放,排放流量较小。本排污口纳污河流河床基本稳定,排污口位置与污水排放方式较合理,河道条件满足本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基本要求。

2)防洪安全分析

根据调查,南干渠最高水位29.0m,本项目排污口高程为29.5m,满足防洪要求。

保护措施:

1)加强出水水质管控,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在工程清水池出水口设置在线监测系统,对出水的流量及CODNH3-NTPTN等因子进行监控,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联网工作,确保出水水质能达标排放。一量发现出水中污染物浓度高于排放标准要求,必须立即查找原因,检修相关设备,防止超标污水进入南干渠。

2)加强运营管理:须认真做好项目废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 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责任心;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事故。

3)定期检修机械设备:加强对各类设备的检查、维护和管理,以减少事 故隐患。

4)加强基础保障:易出现故障或损 耗较快的设备、零部件必须备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及时更换,防止事态恶化。

5)设置警示牌:规范建设排水管道及排污口,管道相应位置及排污口设 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管道及排污口的安全运行。

6)配备足够的备用设备和应急零部件。加强对污水处理站设备维修与保养,要求设施的管理人员规范化操作,对泵、阀门等定期检修维护,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7)制定污水处理站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实行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分级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人,并建立应付突发事故的机制和措施。

8)本项目应在污水处理站区域设置事故应急水池,如有事故情况,第一时间停止外排,考虑事故应急池需贮存1天的污水量,本项目事故应急池容积为300m3,位于2#生产车间的地下一层,待事故排除后再将污水重新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

风险防范措施

1)地表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污水处理站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设备故障或停电等突发事故,污水未得到处理,直接排入南干渠,根据预测结果,当镜明河水位低于南干渠渠道水位时,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南干渠中COD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将在排污口附近形成一段污染带,对南干渠水质的影响较大。

本评价要求事故性排放必须杜绝,项目的供电建议双线路,保证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同时应在污水处理站区域设置事故应急水池,如有事故情况,第一时间停止外排,考虑事故应急池需贮存1天的污水量,本项目事故应急池容积为300m3,位于2#生产车间的地下一层,待事故排除后再将污水重新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

同时,项目建设单位拟建设一处生态塘,占地面积510m2(容积约700m3),评价建议其作为污水处理的应急补充方案,可以进一步缓冲水量和降低水质的污染物浓度,废水经处理达标后由清水池输送到生态塘,再由生态塘出水口经管道排至南干渠。

2)地下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源头控制措施

加强厂区排水管道、污水处理站、一般固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及屠宰车间、待宰栏等潜在事故风险源的管理和隐患排查,降低其他环境风险产生事故废水的可能性;

把厂区排水管道、污水处理站、一般固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及屠宰车间、待宰栏等作为地下水环境风险防范的重点进行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和风险隐患排查,降低环境风险。

分区防渗措施

按照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中分区防渗的相关要求,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其中把厂区排水管道、污水处理站、危废暂存间进行重点防渗,一般固废暂存间、屠宰车间、待宰栏等进行一般防渗,对办公楼、厂区道路进行简单防渗。

跟踪监测

建设单位在项目可于厂区内或利用周边评价范围内现有地下水井设置了口地下水监测井。作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点,并兼具污染控制功能。

3)环保设施风险防范措施

污水处理站的事故来源于设备故障、检修或由于工艺参数改变而使处理效果变差,其防治措施为:

配备足够的备用设备和应急零部件。加强对污水处理站设备维修与保养,要求设施的管理人员规范化操作,对泵、阀门等定期检修维护,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制定污水处理站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实行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分级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人,并建立应付突发事故的机制和措施。

在尾水排放口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及时调整运行参数,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本项目应在污水处理站区域设置事故应急水池,如有事故情况,第一时间停止外排,考虑事故应急池需贮存1天的污水量,本项目事故应急池容积为300m3,位于2#生产车间的地下一层,待事故排除后再将污水重新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

4)风险监控措施

建立监控机制,每半年应对容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源和危险区域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事故隐患。

加强对重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把危废以及管道、泵站和阀门组等事故高发区域,实施重点监控和管理;

严格落实24h值班制度,确保应急信息畅通,及时报送处理突发事件信息;

落实三防四则制度,坚持做好各级应急预警系统的监控;

针对各潜在风险源的危险特性,配备应急物资;

设立风险防范及应急组织机构,明确人员组成及相应职责。